改造后的低位橱柜。
“小帮手”带来“大方便”
一个坡道,一个扶手、一个闪光门铃,这些虽然都是小改造,但是却让残疾人生活发生质的飞跃。“我终于能自己推着轮椅走出家门晒晒太阳了,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心,帮助我走出阴霾。”冷水江市段友田,看着家门口的水泥坡道和地面水泥硬化,激动地喃喃自语,泪水溢出眼眶。5年前,段友田在一家钢筋加工厂事情时遭遇重伤,造成高位截瘫,完备依赖轮椅移动,妻子又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上有两位八旬老人要赡养,下有正在读高二的小孩要抚养,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他因残损失劳动力后,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在当地政府的热心帮助下,给其办理了生活低保,残联将其纳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极大处所便了段友田融入社会。“残联还一贯在留神,看能不能帮我找一份赢利的零活,这下日子更有盼头了。”
娄底为不须要大改造但又有改造需求的残疾人家庭添置一些方便生活的设备和产品,减少残疾人居家障碍,同时加大辅具用具的适配,2020年,有需求残疾人的辅具适配率达到了87%以上,建档立卡残疾人辅具适配率达到100%。
改造后的马桶、淋浴举动步伐。
“全方位”开启“新生活”
“一个当眼睛,一个当拐杖,以前我们两口子在家洗个澡都是这样分工互助才能磕磕绊绊完成。”刘丽因小儿麻痹症致残,常年坐轮椅,丈夫是一名视力残疾一级,提及以前的生活,她满腹心伤。“现在好了,设计职员实地稽核并详细理解了我们的急迫需求后,帮我们室内就地新建了卫生间,改平推门为推拉门,安装了低位橱柜,马桶、淋浴举动步伐等都是新的,还设置了防滑地砖和无障碍扶手举动步伐,不仅办理了沐浴、入厕等‘老大难’问题,我坐着轮椅也能烧水做饭菜了,太暖心了。”一提起这个新改造的家,刘丽和丈夫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娄底市综合考虑残疾人功能障碍、居住需求,无障碍改造与住房培植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安装、同步督办、同步验收、同步评估,确保无障碍举动步伐实用耐用好用,让残疾人轻松无忧享受无障碍居家生活。
“轮椅上的西席”谭力兵。
“个性化”放飞“新梦想”
“是你们给了我活下去的希望。”娄底市双峰县杏子铺镇复兴村落曾喜婷同样是无障碍改造受益者之一。10年前曾喜婷因病瘫痪,只能靠轮椅行走,残联得知情形后送来了电动轮椅,并为她科学合理进行了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让她可以到处走走,每天在家里可以利用双杠进行康复,还帮助她开起了喜婷贝店,让她有了安身立命之本。
在知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无障碍改造依据每个残疾人身心特点和需求制订个性化方案,让残疾人从融入社会到奉献社会。走进涟源龙塘镇七宝村落谭力兵的家,谭力兵脸上洋溢着微笑和自傲,轻松自若地推着轮椅在无障碍房间来回穿梭,为村落里的十多个孩子耐心辅导作业。“有爱无障,‘相机行事’式的家庭无障碍改造,让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让我这样一个重度残疾女孩如愿摆脱了身体束缚,重获‘新生’,坐其实现了自己的西席梦。”谭力兵谈及往事,感慨万千。19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把即将从冷水江师范学校毕业的谭力兵“捆绑”在病床上。“我再也不能自由奔跑了,不能和同学们出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了,最紧张的是我的西席梦破碎了。”她万念俱灰,痛不欲生,好几次割腕、服药以求一去世,都被相依为命的母亲救下。为了让谭力兵无碍实现西席梦,残联第一韶光为她制订了无障碍改造方案,还帮她多方张罗添置了桌椅、电脑,开设了暑期培训班,让她迈过了一道道坎,成为了远近有名的“轮椅上的西席”。
“无障碍环境培植是一个由家庭到社会的闭合系统,只有从居家生活到顺畅出行,再到康复、教诲、就业等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实现无障碍环境,才能真正帮助残疾人实现无障碍美好生活。”市残联党组布告理事长曾晴川表示。
近年来,娄底市坚持把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作为社会无障碍环境系统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推动部门联动、规范改造标准、采纳得力方法、精准高效落实,累计投入700余万元为1000户穷苦残疾人开展家庭无障碍改造,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改进了生活状况、精神面貌,安全独立、便捷自若地开启新生活。